冲刺300亿纱线供求
——“十抓十促”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之汉川纺织产业
“每个月必须研发出两个新产品。”走进际华3509,宽敞明亮的车间内,一排排织机高速“穿针走线”。该技术部部长李明烈介绍,下一步我们将加大防弹面料开发力度。
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以来,汉川市深入贯彻实施孝感“十抓十促”发展路径,抓产业升级,促实体经济振兴,通过兼并重组、技改升级、研发新产品等多种举措,让老产业绽放新动能。
目前,汉川纺织产业拥有规上企业82家,纱锭规模达到270万锭。今年上半年,汉川纺织产业完成产值149亿元,同比增长144%,正在向年产值300亿元冲刺。
小镇崛起全球最大缝纫线坯纱生产基地
2003年,40万锭;2006年,70万锭;2019年,150万锭……
马口毗邻武汉,是“中国制线名镇”,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缝纫线产业集群。
目前,马口镇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33家,纱锭规模150万锭,占全省纺锭规模的17,年产涤纶纱线18万吨,棉纱1万吨,涤纶纱线占全国同类产品的15。
马口纺织产业的崛起,被汉川人视为一根根纱线编织的“传奇”。这部传奇肇始于1983年,该镇从武汉请裕丰纱厂总经理吴和英来马口投资,让一家濒临关闭的企业起死回生。
一花引来百花开。随后,名仁、博奥、凯迪、惠丰、恒胜等50多家纺织相继诞生,打造了一批大规模、高水平的龙头企业。
2010年最高峰时,马口拥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50多家,总产能300万锭,缝纫线产量占全国生产总量的五分之一。
由于产能过剩,行业一度陷入“寒冬”,先后有10多家企业倒闭。
近年来,名仁纺织等龙头企业不断加大技改投入、兼并重组,带动全市纺织产业走出低谷,发展壮大。同时打造了“九连环”“铁树王”等一批响当当的纱线品牌。
据产业研究型资讯服务平台前瞻报道,马口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缝纫线坯纱生产基地,中石化江苏宜兴分的缝纫线型短纤维70%供应给马口及周边地区。
马口镇纺织产业的发展,带动了周边乡镇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,逐步形成了以马口为中心,辐射庙头、马鞍、城隍、湾潭等周边乡镇的纺织板块经济,形成了纺纱、染纱、制线、服装等一条龙的产业链。
“机器换人”赋能汉川纺织产业转型升级
“我们正在‘机器换人’,用工人数大大减少。每万锭用工人数由过去的250人,减少到70人。”7月1日,在位于汉川市马口镇的名仁纺织生产车间内,偌大的车间却只有零星几个工人。
2012年,纺织行业遭遇寒冬。危难之时,汉川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减免企业税费,支持企业兼并重组、技改扩能、转型升级。
马口镇联合12家规模较大的纺织企业,成立“湖北马口汇利涤纶纱线有限”,实行“统一采购、统一营销、统一质量检测”,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。
际华3509、名仁、妙虎、中天等企业加强技改投入,累计投入10多亿元,实施技改扩能,新建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,购置国内先进设备1300多台(套)。
名仁纺织通过技术改造、“机器换人”,投资12亿元引进清梳联、自动络筒机、倍捻机等进口自动化设备,不仅大幅提升了质量和产能,还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,一举让名仁纺织扭亏为盈。
“近几年,汉川纺织企业脱胎换骨!”汉川市纺织商会会长、名仁纺织董事长吴建安说,几乎每家纺织企业都经历过一轮技改扩能。
日本一生产的自动络筒机,每台售价200万元。仅2017年一年,在马口镇就销售100多台。
“我们先后从日本、美国、瑞士等国引进设备,建起了自动化生产线。”李明烈说,现在最高已经可以纺出300支纯棉精梳纱线产品,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。
际华3509坚持与武汉纺织大学等大专院校、科研院所合作,先后开发出竹纤维系列、赛络纺、tt记忆功能等多个系列产品,获得专利130多项。
产品搭“一带一路”快车行销全球
“得益于‘一带一路’倡议的实施,我们的客户由国内延伸至东南亚、欧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,马口缝纫线正在联接全球。”日前,吴建安说道。
名仁纺织是一家专业生产纯涤纶缝纫线的大型企业,现有纱锭30万锭,可年产各类纯涤纶高档缝纫线2万余吨,每年可实现税收1000万元。其生产的产品60%以上出口。
不只是名仁。近年来,马口纺织企业投资10亿多元加大技改力度,以“一带一路”快车为依托,缝纫线进入全球市场。目前,名仁纺织已成为全球规模数一数二的缝纫线企业,产品规格以40支为主,迈入中高端行列。
“高支高密家纺面料占省内市场一半,竹纤维家纺面料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……”李明烈说,作为马口镇最早的纺织企业,际华3509近年来积极研发新产品,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,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。
据汉川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,汉川纺织产品在国内销售不错,尤其是涤纶纱线,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40%左右。
“国内缝纫线市场一年中有半年淡季、半年旺季。‘一带一路’带来的订单,填补了淡季需求,致全年供需平衡。我们有信心抱团发展,将马口缝纫线打造成知名品牌。”湖北中天科技总经理陈雷是留德“海归”,他对汉川纺织业的未来充满信心。